风蚀观测场建设方案设计(风蚀监测方法)
原标题:风蚀观测场建设方案设计(风蚀监测方法)
导读:
唐克丽技术成就1、唐克丽的技术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区域规律的研究:唐克丽根据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营力和生物气候特征,将该区域划分为三个主要地带,并进一步细分为...
唐克丽技术成就
1、唐克丽的技术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区域规律的研究:唐克丽根据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营力和生物气候特征,将该区域划分为三个主要地带,并进一步细分为25个二级区。这一方案综合考虑了自然和人为因素,以及侵蚀与治理的区域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在“八五”期间,唐克丽承担了国家攻关课题环境整治项目,在水蚀风蚀带的六道沟小流域设立了定位监测场和整治试验示范基地。首次研究了水蚀风蚀的时空分布规律,揭示了该区全年风蚀水蚀交替进行、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空间分布上,水蚀风蚀呈现迭加分布特征。
3、唐克丽等根据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营力和生物气候特征,自南而北划分为3个带:森林和森林草原型的水蚀地带;灌丛草原和草原型的水蚀风蚀地带;荒漠草原和荒漠型的风蚀地带,下划分出25个二级区。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的事例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及具体事例 森林砍伐 人类过度砍伐森林,导致大量树木被摧毁。这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还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例如,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使得许多物种失去家园,面临灭绝风险。同时,森林砍伐还加剧了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水资源污染与浪费 人类活动导致的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人类污染地球的事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全球气候变暖: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升高,从280ppm增加至近360ppm,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持续升高,海平面上升。
人类破坏地球的事例有:森林砍伐、污染排放、自然资源过度开采。森林砍伐 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是破坏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行为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森林被砍伐用于木材、农业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导致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还加剧了气候变化、土地侵蚀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人类过度破坏地球资源的事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破坏植被:不合理和过度采伐: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遭到大量砍伐,导致生态灾难频发。例如,1934年美国西部的黑风暴毁掉了大片耕地。文明衰落:古老的巴比仑文明因植被破坏而灭亡。沙漠化: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塔尔平原因森林破坏而沦为沙漠,沙漠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人们不停地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就像给地球妈妈穿上了厚厚的棉衣,让她热得受不了。这不仅让气候变暖,还破坏了臭氧层,让地球妈妈失去了保护伞。
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保护区的遗址保护
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保护区的核心保护对象包括多个重要的考古遗址,反映了不同人类发展阶段的遗迹。首先,猿人洞(第一地点)是保护区的中心,洞穴内发现的化石和遗物极为丰富,包括6具完整和部分头盖骨、上百件牙齿等,代表了约41个个体。
一)猿人洞(第一地点)是保护区内最重要的遗址。洞顶标高128米、底部90米,洞长107米,洞宽12米,洞内堆积物很厚,地层分13层。从第十一层到第三层大多有北京猿人化石和文化遗物。最厚的灰烬层达6米。据测定,北京猿人距今约46至23万年。
周口店遗址于2015年8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正式启动。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介绍,拟在猿人洞搭建覆盖面积3700余平方米的保护棚,以隔绝雨、雪、冰雹、阳光等自然因素对遗址的损坏。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1971年中国科学院拨专款进行了扩建,并更名为“北京猿人展览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1987年12月批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1地点,即猿人洞,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发掘以来,一直是周口店遗址最科学价值的标志性堆积体。该地点保存了最完整的地层序列和丰富的科学信息,对于研究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以及人类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的馆长
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的馆长是吴正方。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教育背景:吴正方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并在东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专业领域:他的专业领域集中在气象气候,尤其在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水资源管理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
博物馆馆长一般没有级别。博物馆馆长是负责博物馆运营和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详细解释如下: 博物馆的性质:博物馆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永久性机构,旨在为社会公众服务,研究、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物证。馆长的职责就是确保博物馆的正常运作,实现博物馆的宗旨。
活动安排锺健讲堂“锺健讲堂”是以自然博物馆首任馆长杨锺健先生命名,通过组织自然科学相关研究领域的院士开展专题讲座,搭建起科学家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激发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亚自然博物馆 地址:位于三亚市崖州区南山大小洞天旅游景区内。特色:这是海南省唯一的自然博物馆,由有“化石狂人”之称的李跃卓馆长所置办的私人博物馆。它展示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包括珊瑚礁、海洋生物和热带雨林等。馆内采用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再现了4亿年前的世界。
吉林省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原名吉林省博物馆,1951年建馆,1954年,随省政府迁至长春市。2016年4月28日,吉林省博物院新馆开放,新馆位于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永顺路1666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吉林省博物院是一座历史与艺术博物馆,直属于吉林省文化厅,属国家一级博物馆。
—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杨钟健是中国古生物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曾三次被选为理事长。他两次担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国内外科学界对杨钟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
水土保持方案要求?
1、根据《水土保持法》等规定,占地面积超过5公顷或挖填土方量超过5万立方米的建设项目,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对于征收面积介于0.5至5公顷之间,或者挖填土方量介于1000至5万立方米之间的项目,则需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求:详述了各设计阶段的详细规定,包括方案报告书的编制流程,如基本情况调查、水土流失的预测方法、防治方案的制定、投资概算和效益分析等,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水土保持方案应详尽阐述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范围、目标、措施以及投资预算等关键内容。 如果生产建设项目的地点、规模等关键信息发生重大变更,生产建设单位必须对相应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补充或修改,并及时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中国土地荒漠化的观察与治理
中国土地荒漠化的观察与治理: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40亿元。我国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土地沙漠化势头。 我国土地沙化主要发生在风力侵蚀地区,并集中分布于西北地区及华北北部。
中国土地沙漠化治理方法 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在强化治理的同时,切实解决好人口、牲口、灶口问题,严格保护沙区林草植被。通过植树造林、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建设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体系,扩大林草比重。
中国土地沙漠化情况介绍如下:总体形势严峻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约为541亿人民币。